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本科教材 > 理学 > 0705 地理学 >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与应用
  • 书号:9787030401786
    作者:王红,李霖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B5
  • 页数:273
    字数:357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4-01
  • 所属分类:P28 地图制图学(地图学)
  • 定价: ¥78.00元
    售价: ¥61.6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可供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是编者在总结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从地图制图的发展历程人手,围绕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介绍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过程、系统构成和相关科学技术,论述计算机地图制图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地图色彩、地图符号、地图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及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1章 绪论  1
    1.1 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 1
    1.1.1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概念 1
    1.1.2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特点 2
    1.2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发展 4
    1.2.1 国际发展 4
    1.2.2 国内发展 5
    1.3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构成 6
    1.3.1 硬件 6
    1.3.2 软件 11
    1.3.3 制图数据
    1.3.4 制图人员 13
    1.4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 13
    1.4.1 数据获取 13
    1.4.2 数据处理 14
    1.4.3 数据输出 14
    1.5 计算机地图制图相关的科学技术 14
    1.5.1 与计算机地图制图相关的学科 14
    1.5.2 计算机地图制图与相关科学技术 18
    第2章 图像视觉的心理学与生理学基础 19
    2.1 视觉和视觉感受性 19
    2.1.1 视觉刺激的性质 19
    2.1.2 视觉感受器 23
    2.1.3 视觉特征 25
    2.1.4 视觉感受性及其评量 27
    2.2 视觉敏锐度 27
    2.2.1 察觉 28
    2.2.2 认知 28
    2.2.3 解像力 29
    2.2.4 调制传递 29
    2.2 呈定位 29
    2.3 影响视觉感受性的因素 29
    2.3.1 视觉感受的基本过程 29
    2.3.2 影响视觉感受的因素 30
    2.4 视知觉的特性和视觉图像组织规律 37
    2.4.1 感觉和知觉 37
    2.4.2 视知觉的特性 38
    2.4.3 图像组织的格式培原则 42
    2.5 与图像视觉有关的其他心理现象 48
    2.5.1 注意 48
    2.5.2 联想 50
    2.5.3 想象 51
    第二篇 地图的色彩
    第3章 色彩基础 52
    3.1 色彩的物理学理论 52
    3.1.1光与色 52
    3.1.2 光源与光源色 53
    3.1.3 色彩的分类 54
    3.1.4 色彩的三属性 54
    3.1.5 色立体 56
    3.1.6 色彩的混合 63
    3.2 色彩的心理效应 68
    3.2.1 色彩的情感 69
    3.2.2 色彩的象征性 71
    3.3 色彩的应用 73
    3.3.1 色彩的对比 73
    3.3.2 色彩的调和 78
    3.3.3 配色的类型 80
    第4章 地图色彩 83
    4.1 地图色彩设计 83
    4.1.1 地图上色彩的作用 83
    4.1.2 地图色彩的特点 85
    4.1.3 地图设色的基本要求 87
    4.2 色彩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 88
    4.2.1 地图色彩的类别 88
    4.2.2 地图设计中的色彩设计 91
    4.2.3 色彩对比的应用 92
    4.3 地图色彩设计案例 98
    4.3.1 行政区划图的色彩设计 98
    4 3 2 分层设色法的色彩设计 100
    4.3.3 影像地图的色彩设计 101
    第三篇 地回数据处理
    第5章 矢量数据处理 103
    5.1 数据预处理 103
    5.1.1 坐标变换 103
    5.1.2 数据压缩 105
    5.1.3 数据匹配 108
    5.2 图形编辑 109
    5.2.1 数据组织 110
    5.2.2 开窗显示 111
    5.2.3 点的选取 111
    5.2.4 线的选取 111
    5.2.5 面的选取 112
    5.3 图形变换 113
    5.3.1 齐次坐标 114
    5.3.2 二维图形的几何变换 114
    5.4 曲线光滑 116
    5.4.1 插值、逼近、拟合和光滑 116
    5.4.2 线性迭代光滑法 117
    5.4.3 正轴抛物线加权平均法 118
    5.4.4 Bezier 曲线 121
    5.5 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的转换 123
    5.5.1 栅格数据分辨率和栅格数的确定 123
    5.5.2 点的栅格化 123
    5.5.3 弧段的栅格化 124
    5.5.4 多边形的栅格化 125
    第6章 栅格数据处理 127
    6.1 栅格数据的基本运算 127
    6.1.1 灰度值变换 127
    6.1.2 栅格图像的平移 128
    6.1.3 栅格数据的组合 128
    6.2 栅格数据的宏运算 130
    6.2.1 扩张 130
    6.2.2 侵蚀 130
    6.2.3 加粗 131
    6.2.4 减细 132
    6.2.5 填充 132
    6.3 栅格数据处理应用实例 135
    6.3.1 栅格数据的修涂 135
    6.3 2 栅格数据的边缘特征提取 136
    6.3.3 栅格符号的制作 137
    6.3.4 多边形叠置 138
    6 4 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的转化 139
    6.4.1 点的矢量化 139
    6.4.2 弧段的矢量化 140
    6.4.3 多边形的矢量化 140
    第四篇 地图的符号
    第7章 地图符号及其构成规律 143
    7.1 符号和符号学 143
    7.1.1 符号概念 143
    7.1.2 符号的实质 145
    7.1.3 符号的功能 146
    7.2 地图符号的形成和发展 147
    7.2.1 地图符号的发展演变 148
    7.2.2 地图符号现状 150
    7.2.3 现代地图符号的分类
    7.3 地图符号及其特点 155
    7.3.1 地图符号的实质 155
    7.3.2 地图符号的特点 156
    7.3.3 地图符号的功能 157
    7.3.4 地图符号研究 158
    7.3 当地图符号的定位特征 160
    7.3.6 地图符号系统 162
    7.4 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和知觉效果 164
    7.4.1 基本的视觉变量 165
    7 4 2 视觉变量的扩展 167
    7.4.3 视觉变量的组合 168
    7.4.4 视觉变量的知觉效果 170
    7.4.5 符号构形的知觉阑值 174
    7.5 制图对象的特征标志及其描述 177
    7.5.1 性质特征的描述 178
    7.5.2 数量特征的描述 180
    7.5.3 关系特征的描述 182
    第8章 地图符号的设计 184
    8.1 地图符号设计的一般要求和影响因素 184
    8.1.1 地图符号设计的一般要求 184
    8.1.2 影响符号设计的因素 187
    8.2 地图符号的基本图形视觉变量 190
    8.2.1 符号的形态变化 190
    8.2.2 符号的尺寸变化 192
    8.2.3 符号的颜色变化 193
    8.3 个体化符号设计 194
    8.3.1 具象符号设计 194
    8.3 2 抽象符号设计 198
    8.4 地图符号的系统设计 203
    8.4.1 地图符号系统设计的步骤 203
    8.4.2 点状符号系统的设计 204
    8.4.3 线状符号系统的设计 205
    8.4.4 面状符号系统的设计 210
    第9章 地图符号的绘制 213
    9.1 地图符号化和地图符号库 213
    9.1.1 地图符号库 213
    9.1.2 地图符号化 214
    9.2 地图符号的绘制原理与方法 215
    9.2.1 矢量符号绘制方法 215
    9.2.2 栅格符号绘制方法 224
    9.3 地图符号库的设计 224
    9.3.1 地图符号的图元 225
    9.3.2 地图符号库设计的原则 226
    9.3.3 地图符号代码设计 226
    9.3.4 地图符号索引机制 227
    9.4 壁间实体的符号化 228
    9.4.1 数据准备工作 229
    9.4.2 空间实体符号化过程 230
    第10章 地图注记 232
    10.1 地名与地图 232
    10.1.1地名的基本特征 232
    10.1.2 地名的功能 233
    10.1.3 地名与地图 234
    10.1.4 地名工作的内容 234
    10.2 地图注记的功能 235
    10.3 地图注记的分类 236
    10.3.1 名称注记 236
    10.3.2 说明注记 236
    10.4 地图注记的设计 236
    10.5 地名数据库 239
    10.5.1 地名数据库设计的原则 240
    10.5.2 地名数据库建设的工作步骤 240
    10.5.3 地名数据库的字段设置 241
    10.5.4地名数据质量控制 242
    10.5.5 地名数据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242
    10.5.6 地名数据个体编码 243
    第五篇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
    第11章 空间信息可视化 244
    11.1 空间信息可视化概述 244
    11.1.1 可视化 244
    11.1.2 地圈可视化 247
    11.1.3 空间信息可视化 249
    11.2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常用形式 253
    11.2.1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现形式 253
    11.2.2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本过程 255
    11.2.3 空间信息可视化产品的类型 256
    11.2.4 空间信息可视化的基本工具 257
    11.3 壁间信息的三维可视化 258
    11.3.1 三维可视化 258
    11.3.2 空间信息三维可视化的基本结构 260
    11.3.3 空间信息(地形)三维可视化的步骤 260
    11.3.4 空间信息的三维建模 261
    11.4 虚拟现实和虚拟地理环境 264
    11.4.1 虚拟现实 264
    11 4 2 虚拟现实系统的基本构成 266
    11.4.3 虚拟地理环境 267
    11 4.4虚拟地理环境应用 269
    参考文献 272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