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环境安全 > 环境监测与评价 > 基于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基于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基于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 书号:9787030585448
    作者:张鹏岩;秦明周
  • 外文书名:
  • 装帧:平装
    开本:16
  • 页数:163
    字数:258000
    语种:zh-Hans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01
  • 所属分类:
  • 定价: ¥99.00元
    售价: ¥78.21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8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本书主要研究引黄自流灌区土地变化特征及其可持续性。以黑岗口、柳园口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时空分异独特过程和特点。并应用化学分析、GIS 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类型、污染,以及积累特征,总结了引黄灌溉自流灌区内土地变化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规律,提炼了灌区土地利用功能特征,对灌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重金属含量和分布进行了模拟与预测。本书探索了土地利用功能分类及其相互作用,拓展了土地变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耦合分析,构建了引黄灌区独有的多功能土地利用分类体系与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于引黄灌区土地利用与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前言
    摘要
    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研究综述 5
    1.2.1 土地变化对全球变化的意义 5
    1.2.2 土地变化是可持续性科学的主题 6
    1.2.3 土地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7
    1.2.4 我国土地变化科学的研究重点 12
    1.3 研究思路和组织结构 13
    1.3.1 研究思路 13
    1.3.2 组织结构 14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1.4.1 研究方法 15
    1.4.2 技术路线 15
    第2章 研究区选择与概况 17
    2.1 开封引黄灌区概况 17
    2.1.1 基本情况 18
    2.1.2 引黄的优势与地位 18
    2.1.3 开封引黄灌区的发展历程 19
    2.2 研究区概况 20
    2.2.1 地形、地貌 21
    2.2.2 气候 22
    2.2.3 水文 23
    2.2.4 自然灾害 24
    2.3 灌区目前存在的问题 25
    第3章 研究内容与数据收集 27
    3.1 研究内容 27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27
    3.2.1 气象数据 27
    3.2.2 遥感数据 28
    3.2.3 土壤数据 40
    第4章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测 42
    4.1 研究方法 42
    4.1.1 GIS方法提取数据 42
    4.1.2 土地利用矩阵分析 42
    4.2 动态变化模型分析 47
    4.2.1 土地资源数量变化模型 47
    4.2.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 50
    4.3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51
    4.3.1 马尔可夫模型原理及概述 51
    4.3.2 预测数据处理 53
    4.3.3 初始状态矩阵及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的确定 54
    4.3.4 模型的检验 55
    4.3.5 模型预测 56
    4.4 小结 58
    第5章 研究区地表温度反演 60
    5.1 地表温度反演的理论基础 60
    5.1.1 地表温度概念 60
    5.1.2 Landsat简介 60
    5.1.3 温度反演算法的选择 61
    5.2 地表温度反演过程 63
    5.2.1 大气平均作用温度 63
    5.2.2 大气透射率计算 64
    5.2.3 地表比辐射率计算 65
    5.2.4 Landsat TM影像地表温度反演结果 67
    5.3 地表温度反演的结果检验 68
    5.4 小结 70
    第6章 土地变化造成的土壤质量变化 71
    6.1 地统计分析介绍 72
    6.2 克里格法介绍 74
    6.2.1 克里格理论基础 74
    6.2.2 普通克里格原理 75
    6.2.3 土壤重金属克里格法应用 77
    6.3 重金属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79
    6.3.1 土壤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 79
    6.3.2 离群值(异常值)识别 81
    6.3.3 土壤重金属变异函数拟合 82
    6.3.4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趋势分析 84
    6.3.5 土壤重金属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86
    6.3.6 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分析 87
    6.4 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插值 88
    6.5 小结 90
    第7章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91
    7.1 评价标准 91
    7.2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 92
    7.2.1 内梅罗指数法 92
    7.2.2 地累积指数法 94
    7.2.3 污染负荷指数法 94
    7.3 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 95
    7.3.1 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 95
    7.3.2 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 95
    7.3.3 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 96
    7.3.4 污染评价结果的克里格插值 96
    7.4 土壤环境生态风险评估 100
    7.4.1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101
    7.4.2 评价结果 101
    7.5 基于GIS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103
    7.5.1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103
    7.5.2 基于统计分析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影响因素解析 104
    7.5.3 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107
    7.5.4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10
    7.6 小结 111
    第8章 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分布预测 113
    8.1 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方法与模型 113
    8.1.1 土壤重金属预测模型 114
    8.1.2 土壤重金属累积预测 114
    8.2 研究区2021年土壤重金属含量预测结果 116
    8.3 小结 123
    第9章 引黄灌区土地变化的可持续性评价 124
    9.1 评价原理与方法 125
    9.1.1 评价原理 125
    9.1.2 指标的选取 126
    9.2 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 128
    9.2.1 评价方法 128
    9.2.2 评价标准 129
    9.2.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129
    9.3 权重的确定 130
    9.3.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131
    9.3.2 构建判断矩阵 131
    9.3.3 专家填写判断矩阵 132
    9.3.4 单目标指标权重的确定 132
    9.3.5 一致性检验 133
    9.3.6 总目标指标权重的确定 133
    9.4 计算与结果分析 138
    9.5 小结 141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143
    10.1 主要结论 143
    10.2 研究不足与展望 144
    参考文献 146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