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去购物车结算
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当前位置: 图书分类 > 地球天文 > 地理 > 自然地理 >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1956-1999)

相同语种的商品

浏览历史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1956-1999)


联系编辑
 
标题:
 
内容:
 
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1956-1999)
  • 书号:9787030492630
    作者:
  • 外文书名:
  • 装帧:圆脊精装
    开本:大16
  • 页数:728
    字数:1405
    语种:zh-Hans
  •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20
  • 所属分类:
  • 定价: ¥398.00元
    售价: ¥314.42元
  • 图书介质:
    纸质书

  • 购买数量: 件  商品库存: 2
  • 商品总价:

相同系列
全选

内容介绍

样章试读

用户评论

全部咨询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会志(1956-1999)》全面记载了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自1956年成立到1999年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整合为止,我国近半个世纪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与研究活动以及自然资源科学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为十篇:第一篇为概况和发展历程;第二篇为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三篇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第四篇为研究室、野外试验站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五篇为科研辅助系统;第六篇为管理系统;第七篇为挂靠单位;第八篇为人物志;第九篇为大事记;第十篇为附表。
样章试读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全部咨询(共0条问答)

  •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咨询内容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名: 匿名用户
E-mail:
咨询内容:

目录

  • 目录

    编者的话
    第一篇 概况和发展历程
    1概况3
    1.1综考会的性质与方向3
    1.2组织机构5
    1.3职工队伍与人才培养8
    1.4国际合作与交流9
    1.5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就10
    2发展历程17
    2.1第一阶段(1951~1955)17
    2.2第二阶段(1956~1960)18
    2.3第三阶段(1961~1965)20
    2.4第四阶段(1966~1977)22
    2.5第五阶段(1978~1988)24
    2.6第六阶段(1989~1999)27
    第二篇 综合科学考察队
    3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水土保持队1953~1958)37
    3.1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37
    3.2队伍组织与计划的实施37
    3.3主要成果42
    4中苏科学院云南紫胶工作队(1955~1957)45
    5中国科学院土壤队(土壤队1955—1960)47
    5.1立项背景与主要任务47
    5.2土壤勘查与研究47
    5.3主要成果48
    6中国科学院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队(黑龙江队1956—1960)50
    6.1组建考察队的背景与依据50
    6.2综合考察任务与队伍组织51
    6.3野外科学考察51
    6.4四届联合学术会议54
    6.5考察研究成果56
    7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新疆队1956~1961)58
    7.1立项过程与总任务58
    7.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58
    7.3考察工作总结与主要成果60
    8中国科学院盐湖科学调查队(盐湖队1957—1960)64
    8.1立项依据64
    8.2队伍组织与项目实施64
    8.3研究成果65
    9中国科学院华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华南队1957~1970)67
    9.1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67
    9.2队伍组织与考察工作的实施67
    9.3成果与奖励68
    10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登山科学考察队(珠峰队1958~1960)70
    10.1地质部分70
    10.2地理部分70
    10.3植物部分70
    10.4动物部分70
    10.5测绘部分71
    10.6气象部分71
    11中国科学院青海甘肃综合考察队(青甘队1958~1960)73
    11.1立项依据和总任务73
    11.2队伍组织与考察过程73
    11.3总结和成果74
    12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云南队1958—1970)76
    12.1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76
    12.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76
    12.3主要成果与奖励78
    13中国科学院西部地区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西部地区南水北调队1959—1961)79
    13.1任务来源与立项过程79
    13.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80
    13.3主要研究成果85
    14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治沙队1959~1964)87
    14.1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87
    14.2队伍组织与科学综合试验研究87
    14.3主要成果88
    15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考察队(西藏队1960—1962)93
    15.1任务与主要研究课题93
    15.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93
    15.3主要成果96
    16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蒙宁队1961~1964)98
    16.1主要任务与研究课题98
    16.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99
    16.3成果与奖励100
    17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西南队1963~1966)103
    17.1立项依据103
    17.2任务与主要研究课题103
    17.3队伍组织与计划的实施104
    17.4考察研究成果及工作总结105
    18中国科学院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西藏科学考察队1966~1968)108
    18.1任务来源108
    18.2队伍组织与计划实施108
    18.3成果与奖励110
    19紫胶考察队(紫胶队1966~1970)112
    19.1紫胶队组队的背景112
    19.2考察计划的实施113
    19.3主要成果113
    2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西藏)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队1973~1980)115
    20.1立项过程与主要研究项日115
    20.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17
    20.3学术交流活动128
    20.4主要成果与奖励129
    21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分队(珠峰分队1975)134
    22贵州省山区资源综合利用调查队(贵州队1976~1977)136
    23中国科学院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队(托峰队1977~1978)138
    23.1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138
    23.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38
    23.3成果与奖励139
    24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南方队1980~1990)141
    24.1立项过程与主要任务141
    24.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41
    24.3成果与奖励144
    25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模断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横断山队1981—1985)149
    25.1立项过程与研究课题149
    25.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49
    25.3成果与奖励156
    26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登山科学考察队1982—1984)160
    26.1任务及研究课题160
    26.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60
    26.3主要成果162
    27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黄土队1984~1989)163
    27.1任务来源与主要研究课题163
    27.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的实施164
    27.3成果与奖励165
    28中国科学院新疆资源开发综合考察队(新疆队1985~1989)169
    28.1立项过程与考察研究课题169
    28.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72
    28.3主要成果写奖励173
    29中国科学院西南地区资源开发考察队(西南队1986~1988)175
    29.1立项依据和背景175
    29.2队伍组织和课题设置176
    29.3项目实施及总结工作178
    29.4主要研究成果与获奖179
    30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昆仑山队1987~1990)183
    30.1立项过程与主要研究课题183
    30.2队伍组织与计划实施183
    30.3考察研究主要成果186
    31青海可可西里综合科学考察队(可可西里队1989~1990)187
    31.1项目来源与主要任务187
    31.2队伍组织与考察计划实施187
    31.3主要成果与奖励189
    3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队1989~1997)191
    32.1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规划(1989)191
    32.2西藏自治区艾马岗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1990~1991)193
    32.3西藏自治区江北农业综合开发区规划设计(1990~1992)194
    32.4西藏自治区江当农业综合开发区可行性研究(1991~1992)195
    32.5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地区综合开发规划(1991~1992)195
    32.6西藏尼洋河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综合规划(1991~1992)197
    32.7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农业综合开发规划(1995~1997)198
    33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1992~1995)200
    33.1立项依据200
    33.2研究课题200
    33.3项目实施201
    33.4研究成果202
    34青藏高原环境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997—2000)204
    34.1立项依据204
    34.2研究课题204
    34.3项目实施205
    34.4研究成果206
    35其他考察队(组)207
    35.1西北炼焦煤基地考察组(1965~1966)207
    35.2河西荒地考察队(1965~1968)207
    35.3祁连山考察队(1966~1968)208
    35.4青海玉树草场考察队(1970)208
    35.5陕西考察队(1970)208
    35.6青海海南荒地考察队(1970)208
    35.7黑龙江省尚志县土地资源综合考察规划队(1976)209
    35.8黑龙江省伊春地区荒地资源综合考察队(1977)209
    35.9内蒙古乌盟后山滩川地考察队C1977)210
    35.10中国科学院-湖南省桃源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1978~1979)210
    36区域可持续发展考察研究212
    36.1黄河上游沿岸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研究(1991~1992)212
    36.2晋陕蒙接壤地区工业与能源发展及布局(1991~1993)212
    36.3长江中游沿江产业带建设(1991~1993)212
    36.4大福州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与投资环境综合研究(1992)213
    36.5河西走廊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的综合研究(1994~1995)213
    36.6京九铁路经济带开发研究(1994)214
    36.7晋冀鲁豫接壤地区区域发展与环境整治(1994~1995)214
    36.8中国环北部湾地区总体开发与协调发展研究(1994~1996)214
    36.9南昆铁路沿线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1997)215
    36.10中国西部区域类型与产业转移综合研究(1997~1999)215
    36.11黄河沿岸地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999~2001)215
    37努鲁儿虎及其毗邻山区科技扶贫(1987—1999)217
    37.1科技扶贫课题设置217
    37.2主要成果219
    37.3获奖情况221
    第三篇 自然资源综合科学研究
    38中国宜农荒地资源研究225
    38.1项目来源225
    38.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25
    38.3组织实施225
    38.4成果及获奖情况225
    39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引水综合研究226
    39.1项目来源226
    39.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26
    39.3项目组织226
    39.4研究成果226
    40中国自然保护区研究228
    40.1项目来源228
    40.2项目研究任务与内容228
    40.3研究队伍组织229
    40.4研究成果、获奖情况229
    41中国山区自然经济状况及其分区的初步研究230
    41.1项目来源230
    41.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0
    41.3项目组织230
    41.4成果230
    42参与组织编著《中国自然资源丛书》与撰写丛书的《综合卷》232
    42.1任务来源232
    42.2编撰《丛书》的口的与组织机构232
    42.3《综合卷》的主要内容232
    42.4成果233
    43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研究235
    13.1项目来源235
    43.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5
    43.3项目组织235
    43.4研究成果236
    442000年中国的自然资源研究237
    44.1任务来源237
    44.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7
    44.3项目组织实施238
    44.4研究成果238
    45中华人民共和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研究与编制239
    45.1项目来源、性质239
    45.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39
    45.3项目组织239
    45.4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40
    46中国1:100万草地资源图研究与编制241
    46.1项目来源241
    46.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41
    46.3项目组织241
    46.4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42
    47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研究243
    47.1项目来源243
    47.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43
    47.3项目组织243
    47.4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44
    48《中国自然资源手册》编撰245
    48.1项目来源245
    48.2项目任务与编写内容245
    48.3项目组织245
    48.4成果246
    49《中国的世界纪录丛书》第三卷《地理资源卷》编撰247
    49.1项目来源247
    49.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47
    49.3组织实施247
    49.4研究成果247
    50全球资源态势与中国对策研究248
    50.1项目来源248
    50.2项日研究内容248
    50.3项目组织248
    50.4项目主要成果249
    51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遥感估产研究250
    51.1项目来源250
    51.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0
    51.3队伍组织251
    51.4主要成果252
    52中国资源态势与开发方略研究253
    52.1项目来源253
    52.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3
    52.3项目组织253
    52.4研究成果254
    53中国森林资源研究255
    53.1项目来源背景255
    53.2项目研究内容255
    53.3项目主持人及主要成员255
    53.4项目成果255
    54农业自然资源研究256
    54.1项目来源256
    54.2编写内容256
    54.3项目组织257
    54.4成果257
    55中国的自然资源研究258
    55.1项目来源258
    55.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8
    55.3项目组织258
    55.4成果258
    56西部资源潜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259
    56.1项目来源259
    56.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59
    56.3项目组织259
    56.4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260
    57中国百年(1950~2050)资源、环境与经济演变趋势研究261
    57.1项目来源261
    57.2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261
    57.3项目组织261
    57.4研究成果262
    58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研究263
    58.1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一期)263
    58.2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二期)263
    58.3项目名称:中国自然资源数据库(三期)263
    第四篇 研究室、野外试验站及国际交流与合作
    59农林牧资源研究室(1960—1967)267
    59.1研究室沿革267
    59.2研究室的方向任务268
    59.3研究室的主要研究成果269
    59.4人才培养275
    60综合经济研究室(1960~1967)276
    60.1研究室沿革276
    60.2研究室的方向任务277
    60.3研究室人员承担的考察任务和成果277
    60.4人才培养278
    61水资源研究室(1960~1967,1975~1978,1978~1998)280
    61.1研究室的沿革280
    61.2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281
    61.3学科组282
    61.4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285
    61.5人才培养296
    62矿产资源研究室(1960~1967)298
    62.1研究室沿革298
    62.2研究室的方向任务298
    62.3研究室的科考成果298
    63综合动能研究室(1963~1967,1978~1980)300
    63.1研究室沿革300
    63.2研究室任务与成果301
    63.3学科建设302
    64综合研究室(1975—1978)301
    64.1研究室沿革304
    64.2主要任务与成果304
    65生物资源研究室(1978~1989)307
    65.1研究室沿革307
    65.2生物资源室的研究方向308
    65.3承担和完成的考察任务与成果308
    65.4植物标本室313
    65.5国际合作与人才培养313
    66土地资源研究室(1978~1989,1989~1995,1995~1998)315
    66.1研究室沿革315
    66.2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316
    66.3研究室的科研任务317
    66.4科研成果与获奖情况319
    65.5研究室的学术成就和人才培养321
    67农业资源经济研究室(1984~1998)322
    67.1研究室的沿革322
    67.2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322
    67.3研究室的科研任务323
    67.4科研成果325
    67.5获奖项目326
    67.6人才培养326
    68国土资源信息研究室(1984~1998)327
    68.1研究室沿革327
    68.2研究室主要任务328
    68.3主要科技成果329
    69工业布局研究室(1983~1998)331
    69.1研究室沿革331
    69.2研究室任务与成果332
    69.3研究室学科建设336
    70气候资源研究室(1984~1998)338
    70.1研究室沿革338
    70.2研究方向与任务338
    70.3主要研究成果339
    70.4人才培养340
    71林业资源生态研究室(1989~1998)341
    71.1研究室沿革341
    71.2研究方向342
    71.3研究任务与成果342
    71.4学术研究与成就344
    71.5人才培养344
    72农业资源生态研究室(1989~1998)345
    72.1研究室沿革345
    72.2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345
    72.3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346
    72.4人才培养350
    73草地资源与畜牧生态研究室(1989~1998)351
    73.1研究室沿革351
    73.2学术研究方向351
    73.3科研任务352
    73.4研究成果355
    73.5人才培养356
    74资源战略研究室(1991~1998)357
    74.1研究室沿革357
    74.2研究室的学术方向与任务357
    74.3研究室的科研成果359
    74.4人才培养359
    75遥感应用研究室(1995~1998)360
    75.1研究室沿革360
    75.2学术方向与学科建设360
    75.3科研任务与成果362
    75.4人才培养364
    76科技扶贫与资源开发应用技术研究室(1995~1998)365
    76.1研究室沿革365
    76.2研究室的方向与任务365
    76.3主要应用研究成果366
    77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1983~)368
    77.1建站背景与沿革368
    77.2科学试验任务369
    77.3重要成果370
    77.4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371
    78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1986~)372
    78.1建站背景及意义372
    78.2红池坝草地畜牧生态系统试验站基本情况373
    78.3主要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373
    78.4试验研究工作374
    78.5主要成果及贡献375
    79拉萨农业生态试验站(1993~)377
    79.1建站背景与沿革377
    79.2区域代表性和试验站基本情况378
    79.3科学试验与研究任务379
    79.4研究成果380
    79.5获奖及人才培养381
    80九连山森林生态研究站(1981~2001)382
    80.1选址与建站382
    80.2研究内容382
    80.3办站方针382
    80.4主要研究成果383
    81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综合研究中心(1990~)384
    81.1 CERN坐态站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设计阶段(1990~1992)384
    81.2 CERN建设阶段(1993~2000)384
    81.3运行和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385
    82综合研究中心(1998~1999)386
    83国际交流与合作387
    83.1第一时期(1949~1962)387
    83.2第二时期(1975~1999)388
    第五篇 科研辅助系统
    84综合分析测试室(化学分析室)(1960—1995)393
    84.1分析室沿革393
    84.21960~1987年的分析室393
    84.31988~1995年的综合分析测试室395
    85制图组(1960—1998)396
    85.1沿革396
    85.2方向与任务397
    85.3主要成果397
    86技术室(1978~1989)399
    86.1沿革399
    86.2主要工作399
    87情报组(1975—1978,1978~1989)401
    87.1沿革401
    87.2业务处情报组阶段(1975~1978)401
    87.3图书情报资料室阶段(1978~1989)402
    88编辑出版室(1982—1998)404
    88.1沿革40/1
    88.2主要任务与成就404
    88.3编辑出版室的人员406
    89资源与国情文献馆(1960~1970,1989~1992,1992~1998)407
    89.1资源与国情文献馆沿革与人员变动407
    89.2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及成就408
    89.3资源与国情文献馆馆藏410
    89.4获奖情况411
    90录像组(1982~1998)412
    91《自然资源学报》(1986~)414
    92《资源科学》(1977~)417
    92.1筹备试刊阶段(1975~1978)417
    92.2奠基定位阶段(1979~1982)418
    92.3稳步发展阶段(1983~1996)418
    92.4夏名改刊阶段(1997~2000)419
    93《自然与资源》和《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84~)422
    93.1“Naturc&Rcsourccs”中文版《自然与资源》(1984~1991)422
    93.2《AMBIO——人类环境杂志》423
    94《能源》《自然资源译丛》《资源信息》刊物425
    94.1《能源》425
    94.2《自然资源译丛》425
    94.3《资源信息》425
    第六篇 管理系统
    95办公室|429
    96科研管理与业务处431
    96.1机构沿革431
    96.2主要职责431
    96.3主要工作432
    97党务与党群工作436
    97.1党的组织436
    97.2党的工作437
    97.3民主党派与统一战线438
    97.4群众团体及群众工作439
    98人事管理|441
    98.1人事管理部门的沿革与职责441
    98.2职工队伍的规模及几次大变动441
    98.3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评聘443
    98.4劳动分配446
    99财务管理448
    99.1综合考察财务工作的特点448
    99.2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448
    99.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财务工作449
    99.41956~2000年财会工作人员450
    100行政管理451
    100.1主要职能及机构沿革451
    100.2在不同发展阶段下属部门主要工作及人员组成451
    100.3关心职工生活,为群众办实事453
    101保卫工作455
    102基建工作I456
    103开发公司457
    104档案管理460
    104.1文书档案460
    104.2财务档案460
    104.3科技档案461
    104.4照片档案461
    104.5基建档案461
    104.6人事档案461
    105综考会在京留守组(1971~1972)463
    105.1留守组成员及分工463
    105.2在留守期间开展的工作463
    106入才培养I465
    106.1在科学考察实践中培养专业人才465
    106.2在职职工培训教育465
    106.3研究生教育466
    107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468
    附件1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实施条例(1996年7月)468
    附件2综考会优秀青年基金实施条例(修订稿)(1995年5月)470
    第七篇 挂靠单位
    108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委员会(1984~)475
    附件1“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简则(1983年5月30日院务会议讨论通过)475
    附件2历届获奖人员名单476
    109中国自然资源学会(1983~)481
    109.1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概况481
    109.2两个发展阶段482
    109.3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学术活动483
    109.4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历届理事会名单486
    110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1988~)489
    110.1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学术活动(1990~2000)489
    110.2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1995~2001)491
    附件1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名单(1990.3~1994.5)491
    附件2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名单(1990.5~1998.12)492
    附件3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第三届理事会名单(1998.12~2003.12)494
    附件4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条例495
    附件5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实施细则496
    111中国科学探险协会(1992~1993)497
    附件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第一届理事会497
    112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1987~)499
    112.1中国国情分析课题的由来499
    112.2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小组的成立和挂靠单位499
    112.3国情研究小组主要成员499
    112.4研究成果499
    112.5获奖情况500
    11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1988~)501
    113.1网络中心的建设501
    113.2组织机构设置501
    113.3网络中心的目标和任务507
    113.4网络中心的筹建507
    113.5建设项目的验收和投入运行508
    11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990~)510
    114.1中国科学院区域开发前期研究510
    114.2中国科学院区域持续发展研究中心510
    114.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510
    1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1972~1982)511
    115.1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514
    115.2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在中国(1972~1982)515
    116世界数据中心(WDCD)再生资源与环境学科中心(1988~)520
    116.1成立背景520
    116.2任务与活动520
    117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办公室(1988—1999)522
    118其他523
    118.1资源与农业发展综合研究中心(1991~1999)523
    118.2中国科学院航空遥感中心(1985~1988)523
    118.3中国科学院北郊计算机网络(1995~)524
    第八篇 人物志
    人员名单529
    人物志530
    第九篇大事记
    第十篇附表
    附表1领导机构、学术机构、院士661
    附表2综合科学考察队666
    附表3管理系统667
    附表4研究系统672
    附表5党群系统679
    附表6统计资料686
    附表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95
    附表8获奖成果696
    附表9下放“五七干校”及留京人员名单701
    附表10职工名单(1155人)703
    编后语707
帮助中心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新手上路
发票制度
积分说明
购物指南
配送方式
配送时间及费用
配送查询说明
配送范围
快递查询
售后服务
退换货说明
退换货流程
投诉或建议
版权声明
经营资质
营业执照
出版社经营许可证